1820年,奧斯特發(fā)表了著名的奧斯特實驗成果,第一次揭示了電流能夠產生磁的物理現(xiàn)象。在此基礎上,于1831年發(fā)現(xiàn)了電磁感應定律。到了1873年,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,并描述了電磁波的一些基本性能。1888年,赫茲成功地在導線中激起了高頻振蕩,并在導線周圍測得了電磁場,從而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。這一切都為無線電通信的發(fā)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自赫茲的實驗發(fā)表以后,人們就產生了制造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無線電通信機的思想,并做了大量的實驗,結果都沒有成功。直到1895年5月7日,亞歷山大·斯捷潘諾維奇·波波夫在俄國物理化學學會會議上,第一次公開表演了他所發(fā)明的稱之為“雷電指示器”的無線電接收機。第二年在同一學會的會議上又表演了距離為250米的無線電通信。接著,意大利科學家將無線電通信付諸實用,并申請了專利權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
波波夫發(fā)明的這架最早的無線電通信機,是利用火花放電來產生高頻電磁振蕩的。這種火花放電具有高頻振蕩特性,振蕩頻率由天線和導線等的電感和電容量決定。這種高頻阻尼振蕩由天線A輻射到空間,這就是發(fā)射出去的無線電信號。
波波夫發(fā)明的火花式電報機是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通信機。盡管它存在不少缺點,不能在很寬的頻帶范圍內產生電磁振蕩,發(fā)送的信號十分簡單,但它卻開創(chuàng)了無線電技術的新時代,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。這種電報機一直沿用到上世紀20年代以前,直到采用電子管后才被取代。 (原文標題:世界最早的無線電通信機波波夫發(fā)明的火花式電報機)